7 共济会中国北方会所
7 共济会中国北方会所
汪鼎杰越说越激动,队员们听到这里也纷纷抬起头来,疑惑地看着帮主。他们知道帮主说的都是大实话,事实上,大家私底下也琢磨过这些事情。公司三位大掌柜的做派,与他们印象中那些富人很不一样。别人赚了钱是为了吃喝享乐,他们赚了钱是去办学堂、孤儿院、育婴堂、孤老院,吃的穿的住的也大伙儿没多大区别。就说汪帮主吧,可以说富可敌国,还带着一群半大小伙子起早贪黑摸爬滚打,这到底是图什么呢?
“我们图的是让更多的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愁吃穿,不受欺辱,挺起胸膛来做个堂堂正正的华夏儿女。”
大伙儿受到了汪鼎杰情绪的感染,联想到这几年在大东亚公司的感受,一个个的眼神炽热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会毫不留情地清除掉阻挡前进脚步的一切障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许会有更多的人会倒在我们面前,我们当中也会有很多弟兄为此献出生命,你们怕不怕?”
“不怕!”队员们纷纷站起身来。
“大声点!”
“不怕!不怕!不怕!”
队员们此时已是胸潮澎湃,他们以前只是把帮主视作劫富济贫的侠盗,没有想到平日里没个正经,和大伙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帮主胸怀里,居然有这么远大的抱负。
他们没有想到有机会在这样一位强者的带领去实现一个宏远的目标,这个目标虽然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是经历了今晚的惊险和血腥,看到了帮主的**和智慧,回想到大东亚公司的飞速发展,他们对此已深信不疑。
那些跟随汪鼎杰在倭国经历过数场生死厮杀的老队员们,此刻更是心潮澎湃。
一行人回到武昌分行时,天已经放亮。汪鼎杰决定放弃在汉阳的行动,随着一艘装满了各类物资的商船返回上海。
汪鼎杰命马永贞和队员们留在长兴岛休整,独自随商船返回公司。
汪鼎杰一上岸,就直奔胡澄涵的办公室,向他通报了这次行动的情况。
“难道我记错了时间?”胡澄涵大吃一惊,马上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他以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之后直接北上攻入湖南,然后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南京,没想到他们被围困在永安这个地方长达半年之久。
这次由于“情报不明”而采取的趁火打劫行动差点给大东亚公司带来灭顶之灾,接下去的的行动只好暂时取消了,
“会不会是咱们来到这个时空后,产生蝴蝶效应,时空发生了偏转,很多穿越小说里都这么说。”
“不知道啊,应该不是吧。我们这里距离广西那么远。”
“不管怎么样,洗劫烟馆的行动必须暂停了,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绝对不能和清廷发生直接的冲突。”
“嗯,我同意。”这一点,胡澄涵和汪鼎杰两人的想法很一致。
汪鼎杰在船上对护卫队员们的那番话提醒了胡澄涵,必须将公司的远大抱负隐晦地告知公司的核心成员,特别是那些护卫队员们,以为他们将来直接临各种严酷考验。
“鼎杰,我们马上召集公司核心成员,开一次凝聚共识的大会,向他们交待清楚当前时局和公司的发展远景,统一认识、消除疑虑、增强信心、共同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好。”
“我甚至觉得有必要成立一个秘密的组织,吸纳一些认同我们理念的仁人志士参加。”
“兴中会、同盟会什么的?”汪鼎杰也来了兴致。
“差不多这个意思。”
“可是咱们已经有了洋泾帮这个组织,再整一个有必要吗?”
“鼎杰,我是这样想的,洋泾帮的成员主要是劳苦大众,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这是我们事业的坚实基础。新成立的组织门槛要高一些,成员需要有一定的学识和远大的理想,能够与我们三个一起奋斗。就像是兴中会、同盟会,最开始的时候成员都很少,但是大家都有着共同的崇高理想。在传播组织理念的同时不断吸收新成员发展壮大。”
“明白了。”
“我们这个组织和兴中会、同盟会要有所不同。”胡澄涵目光炯炯,盯着汪鼎杰说道,“嗯,有点类似共济会。”
“共济会?名字怎么这么熟。”
“你来看看这个。”汪鼎杰从身后书架上翻出一册《大英百科全书》,找到了“FreeandAcceptedMasons”的条目,翻开后递给了汪鼎杰。
汪鼎杰接过沉甸甸的书滩在桌上,看见汪鼎杰在一段文字旁边的空白处用铅笔密密麻麻地写了一段文字。
1717年6月24日“圣约翰日”,英格兰四个会所的共济会会员联合成立了第一个总会所,并命名为英格兰第一总会。会员投票选举安松·塞亚为第一代总导师。最初时共济会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只有约700名会员。
共济会于1721年开始筹备编纂宪章,在1723年出版了《共济会宪章》,。从那以后,共济会发起了启蒙运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西欧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活动中,特别是在启蒙运动中的作用,著名的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孔多塞侯爵等都是共济会成员。共济会在半个世纪时间里迅速扩散到中欧和北美,建立起可以和天主教会匹敌的巨大体系。
只有白人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可以申请加入共济会,为了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共济会不断地招收贵族入会并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王室的垂青。北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几乎全部都是共济会会员,签署《独立宣言》的56人中有53名共济会会员。”
“我想起来了,有本《货币战争》的书里说过,据说美国**大多是共济会成员。”汪鼎杰费力地默念着有些潦草的文字。
“不光是美国**,英国女王及其大部分王子都是共济会会员。实际上,后世欧美国家最有权势的人——大多数银行家、法官、富商和政客,几乎都是共济会的成员。”
“我记得共济会是个非常隐秘的组织,这本书怎么写得这么清楚。”
“百科全书里面有解释,你看后面一段——虽然共济会初期奉行严守内部秘密的规定,但是1745年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的一本书籍完全暴露了共济会内部的规定、活动内容甚至入会礼仪等细节。之后共济会也因此将活动更加公开化,会员并不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们也更公开地进行慈善活动,会员的阶层也逐渐向中产阶级转化。现代的共济会除了内部各级别的接头暗语仍旧保密之外,其余活动基本全部公开。”
“老胡,你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个来?”
“他们来了!”
“什么?他们来中国了?”汪鼎杰惊呼道。
